红木手串做出大生意:仙游小镇一年卖出20亿!
2015-08-11
[摘要] 记者调查,更是惊人地发现,在福建仙游,全国珠串市场重要货源地,仅榜头镇上卖珠串的店铺就从2000多家,猛增到6000多家,而且创造出有史以来最高的年销售纪录——20亿元!……
【手串里的大生意:小镇一年卖出20亿!连起来能绕地球...】有个问题,智能手表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什么?答曰:手串!眼下,不论男女老少,不分职业年龄,人手一个珠串。记者调查,更是惊人地发现,在福建仙游,全国珠串市场重要货源地,仅榜头镇上卖珠串的店铺就从2000多家,猛增到6000多家,而且创造出有史以来最高的年销售纪录——20亿元!
这两年,不论男女老少,不分职业年龄,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串珠串在手。其实,大多数人把玩的珠串成本并不高,更谈不上太大的升值空间,那为什么还能这么受欢迎呢?小小的珠串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魅力?支撑珠串市场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需求?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珠串生意里的门道。

为啥人人爱珠串?
婷婷,是阿里巴巴的店小二。最近两年,她主管的珠串类业务越来越繁忙,特别是木珠这一个材质的品类需求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。2013年到2014年珠串类店铺数量增长率为16%,最近一年,增长率暴涨到90%。仅过去一年里,单是木珠手串在阿里巴巴的成交额,就比2013年增长了200%。业务量激增,今年阿里巴巴已经将“珠串业务”单独划分出来,成立独立的业务小组来运营。
婷婷她们通过大数据发现,年轻女性消费者,是购买的一大主力。其中,有不少女性消费者是把珠串当做一种首饰在购买。有数据显示,中国女性人均拥有首饰不足0.1件,而在日本,女性人均拥有首饰的数量达0.7件,是中国的七倍。因而,未来几年,珠串在女性消费中仍有可以预见的市场潜力。除了女性,珠串市场上还有一个庞大的主力消费人群——中老年人。
玩儿串也“传染”?
在北京十里河做了三年珠串批发生意的张义君告诉《中国财经报道》记者,最近一年,来他这里进货的基本上都是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商贩。在他看来,像这种小玩意,讲究的就是个流行,通常都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玩什么,过个两三年,就会向其它城市传导。
最近,来张义君这里拿货次数最多、拿货数量最多的是东北小伙,尤其是沈阳。
记者在沈阳北市发现,在这里逛的客人可以说是人手一串珠子。据沈阳北市经理张连杰介绍,现在,各种珠串的能占到整体销售种类的四分之一左右。其中,二楼300多家商户中,就有将近100户在卖珠串。
沈阳珠串市场的火爆,让原先在北京潘家园开店张双翼,也在去年回到了家乡沈阳,开起了高端珠串店,他把北京流行的自选配件、定制等服务也带了回来,而且特受欢迎。张双翼告诉《中国财经报道》记者,现在每个月他店里能有20万的收入,比在北京开店的时候还要多三四倍。

事实上,不只是线下的实体店铺,根据阿里巴巴的大数据,作为时尚消费的一种,珠串网购显现出明显的由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传导的特征。目前销售上升较快的地区,除了沈阳,还有杭州、西安和青岛。
有人玩文化收藏,有人玩高端设计。
从小在艺术院校大院里长大的李唐,特别喜欢艺术和设计,她刚刚开业的小店也更像是一个手工设计沙龙,客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物件带来,通过她的设计,制作成特殊的珠串作品。李唐告诉《中国财经报道》记者,客人们现在想要的,是一串属于自己,独一无二的珠串。在她这里,设计制作一串珠子,根据配件不同,便宜的两三百元,贵的要3000到5000块钱。虽然价格不菲,但《中国财经报道》记者看到,开门不到2小时,李唐就已经成交了三笔生意。李唐也觉得,这个新玩法,一定会有市场。因为珠串这种手工制作的物件,天然具有“回忆和情感”的价值属性。很多人来找她,都是带着自己的某段记忆而来。“我觉得每一串它都是一个故事,我这是一柜子的珠子差不多攒了半辈子,它承载了我半辈子的故事,将来它会有更多人的故事,我会把它慢慢地往里装。”
小编看门道:一珠、一线,穿起了历史和文化,更穿起了家人的惦念和走过的旅程。人生中最难忘那些记忆,就这样凝结在小小的珠串上。随身带着的是无价的温暖。小生意做出大市场,门道就在“价值挖掘”和“情感延伸”。
小玩意里的生意经
福建仙游,全国闻名的木制品交易集散地。最近一年,这里的木材生意却大不如前,每天都营业,一个月下来也很难做成一单生意。榜头镇有家具企业2000多家,今年有三分之一没开工。
不过,镇上的人却似乎并不太着急。2014年镇上卖珠串的店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,从2000多家猛增到6000多家,而且创造出有史以来最高的年销售纪录——20亿元,比榜头镇2014年全年的原木销售额高出一倍。
现在,仙游已经成为全国珠串市场的一个重要货源地,全国80%的木质珠串都来自这里。
同样被“小珠串”改变命运的,还有几百年前就以做核雕出名苏州舟山村。
三年前,舟山村办了件大事儿,村里三顾茅庐,请回了国内核雕界名家周建明老人。
老周十几年前离开家乡谋生计,那时候再好的核雕手艺也养不了家,更别说收徒弟。但现在百姓生活好了,买个串不是大钱,他们的手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。现在的舟山村,已经在周建明的带领下,建起了500多个核雕工作室。

小编看门道:传统手工业变成创富机会,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传统手工制造业的回归。当生意做出一定基础,一些企业适合于规模扩张,而另一些企业则适合恪守专业分工,做专做精。同样能实现经济效益,美国人做规模经济,而欧洲人则发展出“大师经济”,于是有了爱马仕、阿玛尼等品牌。花开两朵各表一枝,中国这么大,不同模式都可以试试看嘛!
来源:央视财经